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足彩胜负14场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 从“一无所有”到“遍地开花” ——兴隆台区民营经济发展纪实

    今年1月15日,兴隆成套电器有限公司请回十几位“元老”,庆祝公司的31岁生日。

    “我们公司是兴隆台区首批民营企业之一,可以说是全区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样本’。”总经理崔万奎说,每年公司的生日,他们都要庆祝一下。1986年11月,兴隆台区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诞生后,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优良的民营经济生态环境,民营经济从“一无所有”到“遍地开花”,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成为经济的重要“引擎”。

    据统计,2017年,全区登记注册民营企业达4500多家,个体工商户28000多户,民营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就业三大指数比重中,生产总值超过90%,投资达85%,就业达95%以上。

    从“姓社姓资”到“两个都是”——民营经济在思想解放中崛起

    1987年1月,兴隆台区刚刚成立,兴隆成套电器有限公司申请挂牌。区委明确表示:“全力支持”。 

    这,是区委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承诺。

    承诺,来自对改革开放思想的深入把握。

    兴隆台区“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油经济”主宰着经济的命运,人们习惯于围着“公”字打转转。随着“兴隆电器”的成立,“姓社姓资”的争论汹涌而起。

    “兴隆电器”如同一颗火种,是星火燎原,还是灰飞烟灭,考验着执政者的政治智慧。

    在争论中,兴隆台区委区政府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最终用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改革之初的单一计划经济,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两个都是”,确定了民营经济“姓社”性质,确立了民营经济“基础”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

    30多年来,兴隆台区委换了八届,“全力支持”的承诺始终不变,以“四个推动”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大戏”精彩纷呈。

    “战略推动”。民营经济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力军”。

    “改革拉动”。对工商企业进行“股、并、联、卖”等体制改革,98%的企业身份由“公”转“民”。

    “政策驱动”。出台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规定”“足彩胜负14场经济奖励政策的若干规定”等,平均每年拿出上千万奖励企业。

    “界线促动”。民营经济发展“法无规定无界线”,将全区所有工程、采购、服务等市场化。

    “一诺千金。”区委这一诺,“兴隆电器”已经成为辽宁同行业知名企业,陆海研究院、中蓝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涌现,大商、万达等现代服务业巨头纷至沓来。

    民营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据统计,全区规上和限上民营企业达569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5%以上,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多跑一次”——民营经济在深化改革中提速

    2017年1月19日晚,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林雪,通过“网上注册服务大厅”填报了企业登记信息,第二天便领到了新公司的营业执照。

    深化改革,打通了政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服务存在“最后一公里”,民营企业遇到了“高山挡路”“铁门封堵”,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决定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兴隆台区加快深化政府职能改革,搬“山”破“门”,保证民营企业提挡增速。

    “放管改革”,打破“三道门”。

    仅2015年,完成管理流程、投资体制、项目管理、公共服务等10大领域38项重点改革。创建市民服务中心,将全区40家单位的270项审批、239项公共服务事项整合,实行“一站式”“限时化”办理。成立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要素服务”,搬掉“三座山”。

    搭建融资平台。通过引进基金公司、设立担保公司、实行银企对接、向上争取、股权融资等,拓宽资金渠道,年均为创业对接资金达40多亿元。

    搭建技术平台。鼓励企业建立技术机构,建立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企业研究院、33个企业技术中心,每年有大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搭建市场平台。通过建立企业家协会、产业技术联盟,打通国际市场渠道,开辟了俄罗斯、伊朗、墨西哥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搭建创业平台。建立科技孵化器、互联网大厦等4个创新创业基地,开辟10个楼宇经济基地。2016年,新增小微企业6500家。

    “中蓝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发展环境。”辽宁中蓝科技集团总裁徐庆告诉记者,“去年,我们进行摄像头马达技术升级、手机镜头研发生产,都需要大笔资金。高新区管委会帮助我们申请国家开发资金2亿多元,吸引‘配套’资金近10亿元,保证产品按时投入市场。”

    “放的到底,管的到位、服务到家。”打造出优良的民营经济生态,民营经济茁壮成长。

    从“资源驱动”到“多点联动”——民营经济在创新中跨越

    初夏,中蓝科技集团已经是热火朝天。

    技术研究院,100多位研发人员埋头工作;智能生产车间,一排机器人正快速地装配着摄像头马达。

    中蓝电子,已经成为中国手机摄像头马达领军企业,世界每100部手机,有7部手机的摄像头马达是“中蓝造”。

    5年前,中蓝电子“降生”时,还是个“小不点”,十几个人,七八张桌子。他们的研发团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专利11项,五大系列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连续4年实现产量、收入“倍增”,进入世界移动摄像头马达产量前三名。

    全区民营经济方式从“油经济”的“资源驱动型”转向“创新型”的“技术牵动型”,进入新境界,勇立潮头,引领时代。

    新时代,需要新方式。

    区委区政府变“总部经济”为“中心带动、两翼支撑、多点联动”,崛起盘锦高新区、中央商务集聚区、辽河国际艺术区等三大区域经济集群。

    盘锦高新区企业总量突破500家,形成了闻名中外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精细化工基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03亿元,成为全区经济的主力军。

    中央商务集聚区400多家限上民营企业,打造高端服务新模式,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

    辽河国际艺术区吸引艺术家150多人,形成了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原创书画交易中心,被评为“2016年中国文化创意十大新锐园区”。

    新常态,需要新动力。

    民营企业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经营创新、渠道创新为两翼的“雁阵”,冲向国际,走向世界。辽宁陆海研究院的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天意的计旋转导向等一大批技术占领世界制高点。全区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新技术、新经济、新模式、新方式落地生根。全区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达375家,现代金融企业70家。
 
    新时期,有了新面孔。

    高新区电子产业园,来自韩国的技术人员在勤奋工作。广厦艺术街,来自俄罗斯的艺术家在挥笔创作。锦祥特色美食街,金发碧眼的游人在品尝盘锦滋味。“魅力兴隆”,正吸引世界的目光。

    “兴隆民营”,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强大。(转自盘锦日报)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区长陈宝库率队赴京津地区开展招商活动
下一篇: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题报道——足彩胜负14场召开建筑工地标准化管理现场观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