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贴身小棉袄”——兴隆台区道德模范闫末英婆媳融洽居家和谐
- 发布日期:2020-03-20
- 浏览次数:761
提起高升社区36岁的居民闫末英,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大家都夸她是好媳妇。身为油田职工家属的她勤劳、善良、热情、朴实,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慰藉。多年来,她一如既往地用真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睦邻孝亲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传为佳话。
人们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而她和婆婆相处十多年,却从没红过脸,她的信条就是尽量满足老人的需求。她有个特殊的大家庭,70多岁的婆婆,40多岁患精神分裂症的小姑子,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的丈夫和上大学的儿子。面对这个家,通情达理的她毫无怨言地挑起了全部重担,既要照顾家人,又要上班挣钱贴补家用。每天早上天不亮她就起床,做好饭菜去上班,晚上下班又要做家务到很晚。即便这样,她爱岗敬业,从未因家庭原因迟到早退,同事间有需要帮助的,她从不推脱,鼎力相助。她自己吃苦受累,却把家里家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多年来,这个家庭遭受了太多磨难。1998年公公因病去世后,家人病的病、残的残。她心中充满了苦痛,生活也满是累与忧,作为家中主心骨的她一想到自己的至亲挚爱,就告诉自己要挺住,决不能垮。
公公去世后,婆婆终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患病的小姑子也显得十分焦虑,烦躁不安。看到她们,闫末英心里难受,尽量多挤时间陪婆婆说话聊天,哄她开心,还发动亲友来家里跟婆婆谈心,帮她走出阴影。由于过去家庭生活艰苦,婆婆落下了一身病,时常胃痛、腰腿痛,心脏也不好,小姑子也经常犯病,常年用药物维持。为了给她们减少病痛,闫末英经常带她们四处求医问药,在饮食上精心调剂,营养合理搭配,在她的悉心照料呵护下,她们的病情得到了好转,婆婆打心眼里感激儿媳。
2016年闫末英查出骨髓瘤,住院期间又检查出肾脏疾病,医生会诊后告知要进行肾摘除手术。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怕住院期间没人照顾婆婆和小姑,她天天惦记着家人,从没考虑过自己的身体状况。手术后,医生叮嘱要注意休息不要干力气活,按时服药。出院后,她不听医生和家人的话,早早就干起了家务活。2018年8月,婆婆的腿突然痛得很厉害,她马上来到床边关切地问婆婆哪里不舒服,当她掀开被子,看到婆婆膝盖红肿后,马上叫来出租车,与丈夫一起将婆婆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婆婆双腿得了“风湿滑膜炎”,医生要求婆婆住院。她给婆婆办好住院手续后立即返回家中,把有病的小姑子与年幼的儿子托付给亲属帮忙照顾后当即返回,在婆婆住院20多天里,她在病床前给婆婆喂水喂药,端屎端尿,只要婆婆说出想吃什么,她不论早晚都会去买给婆婆。她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白天照顾婆婆,晚上要像照顾幼儿园的孩子一样照顾小姑子。她为婆婆准备可口的饭菜,买她喜欢吃的水果,每天定时用毛巾给婆婆擦身子、梳头、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同室的病友都说她是老太太的好女儿。婆婆住院期间,小姑子多次发病,为哄她开心,经济条件极不宽裕的她为小姑子买零食,买新衣服。出院后,婆婆双腿无力不能行走,只能卧床,必须进行康复治疗。她就研究各种有利于老人康复的营养菜谱,用汤匙喂给婆婆,她还每天给老人按摩,常累得大汗淋漓。婆婆整天躺在床上,心情烦躁,有时发脾气,闫末英都会想方设法帮婆婆舒缓情绪,让老人开心。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婆婆对媳妇也充满感激,她说:“末英,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是我的贴身小棉袄。”
“顺者为孝”,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老人话多唠叨年轻人不爱听,但老人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要为老人的健康和幸福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这是她对孝的理解。
多年来,老人无论大事小情,总是第一个找她商量。十多年的媳妇生活,闫末英用心付出,也影响熏陶着孩子,让孩子早早理解了孝顺老人的含义,有好吃的总是让奶奶先吃第一口,逢年过节都要给奶奶买点小礼物。丈夫常说:“感谢她这么多年对他和这个家付出。下辈子找媳妇,我还要找你。”丈夫每年被评为先进职工和岗位技术能手,这荣誉里都有妻子一大半功劳。婆婆也逢人便说:“有好儿子不如有好媳妇,我家小英就是我的亲闺女。”面对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
闫末英就是这样的孝媳、贤妻、良母,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际行动,她把赡养老人看成自己的神圣使命,用真爱营造着家庭的温馨和谐,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