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地融合 行稳致远
- 发布日期:2020-03-30
- 浏览次数:2601
春染大地,生机勃发。当日历翻到今年3月22日,辽河油田迎来了50周岁的生日。50年来,油地相互理解、携手发展;50年来,油地唇齿相依、守望相助。特别是建市36年来,秉持油地“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的理念,我市提出“油地融合”发展战略,全力服务油田发展、支持油田建设,按照“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共赢发展”的融合发展思路,不断推动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实现了由过去“南大荒”到现在新兴石化城的华丽嬗变,奏响新时代奋进强音。
顶层设计,保持战略定力,加速深度融合发展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油田兴则盘锦兴”“服务油田就是发展盘锦”……1984年建市以来,盘锦这座年轻的城市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全力以赴支持辽河油田的开发建设,凝聚起不断向前发展的澎湃力量。1994年,盘锦市提出 “油地结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02年进一步概括为“油地融合”战略,并建立多种机制和载体推进实施。
从长远发展考虑,盘锦市在1994年组建了原盘锦市油田矿产资源工作办公室(现由市政府办公室履行相关职能),虽然此后历经多次变换名称,但其服务油田的宗旨和职能一以贯之。为促进“油地融合”战略的实施,2003年,油地共同决定建立油地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了许多项有关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创新制度政策推进融合,积极搭建平台支撑融合,完善工作机制促进融合。近年来,通过召开油地创新转型发展联席会议,建立定期协调会商机制,双向解决油地相关问题,共谋油地创新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盘锦市始终坚持特事特办的原则,切实维护辽河油田正常勘探开发秩序,严厉打击涉油犯罪,积极支持辽河油田多元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努力为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经营提供最大的便利、创造最优的外部环境。从1986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了中国第三大油田,到1995年达到1552万吨历史最高峰,再到连续34年保持千万吨规模稳产,辽河油田书写了一部产业报国的光辉历史。
依托辽河油田,我市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90年初步形成“油气头、化工身、轻纺尾”的工业产业格局,实现从农业经济为主步入工业经济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市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总体向好,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前景看好,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结构趋好。
融合发展,是油地的“老传统”,如今又有“新典范”。2019年,总投资600亿元的辽河储气库群项目开工开钻,闯出了资源型城市和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新路。
这是盘锦市与辽河油田携手共建、融合发展的新成就,实现了油地深度融合发展的历史性突破,是油地创新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为促进油地深度融合共建,我市全力支持辽河油田“千万吨油田、百亿方气库”的发展战略实施,积极为辽河储气库群项目加快建设创造条件,打造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天然气调峰中心。借助大项目拉动,未来盘锦将成为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油地双方将不断拓宽合作深度和广度,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不断开创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共建共享,坚持优势互补,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盘锦,缘油而建,因油而兴。多年来,油地双方始终坚持油地融合、共兴共荣,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推动盘锦市和辽河油田在更高的层次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油地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结合,它是心与心的交融,力与力的凝聚。
坚持统一规划、共同建设的原则,大力开展城区的共建共享。仅2001年至2018年初,油地共建主要项目就达12项,总投入约20亿元,典型的共建项目有螃蟹沟综合治理、兴于快速干道、新工街、辽河路等,让发展成果足彩胜负14场的惠及百姓。
坚持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原则,推进公共资源的融合共享。自2005年以来,油地双方携手推进了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油田中小学移交、公交系统移交地方和医疗资源油地互通工作,解决了油地卫生防疫工作重复交叉问题,更好地保障了民生。
推进油地融合发展,是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任务,需要一步一步来、一项一项做、一年一年干。以改革创新为路径,我市全力支持辽河油田市场化改革、三项制度改革、剥离三产改革、“三供一业”改革等改革举措,做好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我市把支持辽河油田企业办社会职责分离与城市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目标结合起来。支持辽河油田“三供一业”平稳顺利移交地方,实现油地城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积极推进辽河油田社会保险、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社会化,提升我市公共服务水平。
辽河油田充分履行国有大企业的责任,积极促进地方的稳定和谐。多年来,在支持地方抗洪救灾、扶贫助弱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无私的帮助。特别是辽河油田每年冬天额外供给地方数百万立方米平价天然气,有效解决了盘锦市冬季居民用气不足问题。
油地融合发展一直是区域发展的独特优势、突出特色、重要潜力,是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坚持不懈的油地共建、资源共享,使盘锦成为一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兴石化城。
相互渗透,观念不断转变,融合让生活更美好
半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的辽河石油人从天南海北进驻到盘锦,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建设,许多辽河石油人最终扎根在了盘锦,与当地百姓在文化、经济、婚姻等方面都有沟通、融合。积极为辽河油田的开发建设排忧解难,这是盘锦市的一贯做法。根据油田职工家属居住区域分布情况,在辖区内组建了渤海、兴隆、振兴、新工等街道办事处,还在外围矿区组建了沈采、茨采、锦采等街道办事处,服务范围覆盖全油田。
多年来,我市积极支持辽河油田改革发展,努力消除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为解决油田改制家属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改制职工开办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共有6000多名改制企业员工参保;为解决油田职工子女就业难问题,组建了广济劳务开发中心, 2003年至2018年间,安置约15000名油田待业子女就业。
油地联动共建全国文明城市、工匠人才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文化体育活动引领再上台阶。近年来,油地双方不断探索、共同努力,在多个领域达成共识、取得成效。在盘锦举办的红海滩国际马拉松、万名职工徒步大会、书画摄影及围棋大赛等很多赛事活动上,油地职工积极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彼此的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相邻而居,难分你我。现如今,地方人在油田小区居住,油田职工选择在地方买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一场场油地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举办,提供了足彩胜负14场的就业机会,让足彩胜负14场的人才留在盘锦、建设盘锦;一次次油地青年联谊会的举行,促使由油地职工共同组建的家庭越来越多……人们的观念在改变,文化在融合、生活在融合、情感在融合,让油地已经成为“一家人”。
对此,家住兴隆台区的齐女士深有体会。她感叹说,一辈子与油田结下了不解之缘:看到辽河油田的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盘山农村举家搬到了兴隆台区。由于长期从事个体经营,也结识了不少在油田工作的朋友,彼此之间真诚交往,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正因为他们牵线搭桥,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油田职工,现在日子过得都不错,她也享受着奋斗带来的幸福。
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兴隆台区,向海大道以西是兴隆台市区,以东是辽河油田。向海大道就像一条分界线,将两边分开,两边的职工在各自的圈子内工作生活。但近年来,人们对地方与油田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越来越强。如今的向海大道已成为一条赏心悦目的景观大道,贯通南北,相融东西。
辽河油田今天的发展,凝聚着油地双方的心血和汗水;辽河油田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油地同心同向、携手同行。
秉持油地“一家人、一家亲、一盘棋”的理念,站在下一个50年的新起点上,油地发展的空间必将更加广阔!(信息来源:《盘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