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足彩胜负14场

我用楹联写人生——记中国楹联第一人祖继东


   10月21日,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开馆的日子,祖继东和往常一样,走近藏品前,坐定,凝视,同古人对话,与文化交融。此时,《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新闻等26家媒体联动,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的名字正在热播。
    这是中国首家楹联书法博物馆,有5000多副珍品。
  这是他用20年时间,用楹联写就的人生。
  他成为中国楹联第一人。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进入其间,就在一念之间。
  他自幼玩邮票,少年玩瓷器,青年痴迷文学,发表过十几万字的小说、诗歌,创办过文学季刊《东晓》。这些经历,成就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爱书、藏书、写书,他觉得不过瘾,便开始卖书。1991 年,他与妻子史影在辽河油田压裂公司对面的一间板房挂起第一块“老祖书屋”招牌,然后在步行街挂起第二块,接着一发不可收,两年时间在市区开办书屋13家。1999年,老祖文化商厦强势崛起,30岁的祖继东有了新的名号:书商。
    书的背后是文化,商的背后是市场。文化和市场,都需要“折腾”。
    2004年,他弄出个“大动静”,与中国楹联学会、盘锦市诗联学会合作,举办了首届“老祖书屋杯”楹联大赛。
    全国性大赛,需要重量级人物压阵。他进京邀请国内知名文化学者做大赛评委期间,第一次走进拍卖行,以19.8万元拍得张大千创作的一副对联,作为“镇厦之宝”。由此,他开始投身书画艺术品收藏。
    当时的中国书画艺术品收藏群体刚刚形成,收藏者都把目光投在大作品上,对楹联书法这种小众藏品,很少有人问津。深厚的文化功底,让他对楹联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楹联是中国文化中最具魅力、最雅俗共赏的“两段话”,名人大家以其抒志寓情,寻常百姓借此期盼美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从那时起,他成了“联痴”,开始携妻子常年转战国际、国内拍卖场,专攻楹联书法收藏。近年来,楹联书法已由小众收藏品变成圈内藏家追捧的热门藏品,很多鉴赏家、藏家在他的影响下,追随他的脚步,开始收藏楹联。
    收藏一副联,阅读百卷书。拍卖交易平台的拍品鱼龙混杂,真伪难断,真假完全凭个人认知。为此,每拍一幅作品前,他都要查阅大量的史料和文化资料,询得出处,佐证真伪。
    “三更灯火五更鸡”。 20年,他时刻像个高三学生,几乎彻夜研读各类书籍,了解名人大家的生平故事和书法、行文风格。错过一副联,足以令他遗憾多年;不出门“走拍”的日子,他足彩胜负14场的时间守在家里,参禅般与联相对而坐,在浩瀚的民族文化中漫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里,有数万册图书垒起四面“书墙”。这些涉及楹联文化和书法艺术、历史资料、名家生平等门类的图书,每一册都曾被他一遍遍翻阅,一册册输入记忆里。
     20年的刻苦与痴迷,奠定了他在楹联文化和收藏鉴赏领域的“老祖”地位。他的展架上,珍藏着4000余位古代、近代书画名家、文化名人的5000多副楹联作品。不断的积累与学习,使他对楹联文化具有着权威而独道的见解。各大拍卖机构在征集楹联作品时,要请他“出山”,协助鉴定;世界各地的楹联文化爱好者和收藏人士慕名而来,向他请教、交流。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他的前半生,心里装的是文化,以文营商。后半生,他的心里装的是中国首家楹联书法博物馆,填补中国楹联专项展馆的空白,让楹联书法文化照耀世界、永久传承。
    楹联文化起源于五代十国,至明末清初登大雅之堂。一副联是一篇简洁灵动的诗文,一副联有一段无法复制的美好故事。然而,至今尚无一本楹联分类、文化解读、艺术鉴赏相结合的大典书籍。这也是他渴望去填补的空白之地。
    人也如联,写满故事。听说他要建楹联书法博物馆,北京、上海、深圳纷纷向他发出邀请。他说:“ 盘锦是生我养我的家乡,我事业起点在盘锦,生活重心在盘锦,展馆也要建在盘锦。”
    他有中国最多的楹联,兴隆台区有现成的展馆,双方一拍即合,全力建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让楹联文化走进盘锦、走进大众,盘锦,寄托着他的一腔乡情。
    碱蓬红,墨烟浓。10月21 日,辽河楹联书法博物馆开馆,11个馆舍,总建筑面积21568平方米,横跨千年的5000多副楹联,来自世界各地的850副贺联,形成了世界楹联书法文化的“大观园”,来自国内外的收藏家、鉴赏家、学者流连忘返,来自全国各地的楹联爱好者不时发出一声惊叹。
    “馆立一市,会性通神,古韵今享,满盘锦绣。”中国的楹联文化,在这里传播。老祖的人生故事,在这里书写。(信息来源:《盘锦日报》)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宝石花物业辽河油田地区公司正式揭牌并接管矿区物业
下一篇: 区政协开展主席视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