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最美现象】让铁人精神薪火相传——记“兴隆工匠”辽河油田公司技能专家、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唐小军
- 发布日期:2021-12-22
- 浏览次数:923
唐小军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是曙光采油厂采油作业七区员工、采油高级技师、辽河油田公司技能专家。多年来,他在不断地努力研究探索中,破解了多个企业生产难题,先后获得“辽河油田公司采油技术状元”、“辽河油田公司采油技术能手”、“辽河油田公司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挖内部潜能 上产增效打赢“翻身仗”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油作业七区的生产经营工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产量遭遇下滑。唐小军带领全站员工寻求破解之路,经过半个月的排查摸底,他对30多口低产低能井逐步立卡建档,观察油井温度和含水变化。为了查找 “病因”,他经常在井场一蹲就是十余天,经常加班到深夜,终于摸清了油井生产深层规律,为12口重点井的稳产提供了可借鉴依据。在管理方面,他带领全区技术骨干堵塞漏洞,挖掘内部潜能,加大长停井复产进度,使老区块“重焕青春”,2020年全年累计完成原油产量4.75万吨,超产0.8万吨,全面打赢上产“翻身仗”。
近年来,面对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带来的严峻挑战,唐小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将电费节支作为挖潜创效突破口,全力攻克降本增效的“娄山关”“腊子口”。他充分利用内部资源紧急组建技术队伍,对33口抽油机进行调平衡降低运行电流,使油井平衡率提高了24.3%,创效27万元;对冬季站长伴热流程改造,单站减少清水溢流点3个,在区块推广后,年节约清水24万立方米,节约费用30万元。
强化技术创新 大力创效精算“三笔账”
对于开发30余年的采油老区,面临产能、产量、队伍、业务和资产等结构性矛盾问题,每一个生产岗位都会陷入成本控制难度加大和整体盈利能力减弱等经营困境。唐小军将工作的着力点瞄准在为企业强化技术和创新创效上面。
经他设计的“更换抽油机刹车片专用装置”,解决了更换刹车片质量差和速度慢又不安全的难题;参与的“抽油机电机拨轮装置的研制”获辽宁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研制的“脱硫排放车”解决了超稠油井多年来注汽后上作业时硫化氢气体直接外排的现象,并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研究设计的“抽油机井口简易平台”解决了井口操作时无法安全站立的难题;“分离器排污流程改造”实现了采油站分离污水零排放的目标,他还长年参与柳转阳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一线推广了《防冻取样阀》《抽油机减速箱渗漏齿轮油综合治理》《抽油机盘根润滑器》《更换抽油机刹车片》等多项创新项目。“技术攻关是最直接的创效,解决现场难题才是技能专家应该发挥的作用。”唐小军意味深长地说到。
技术创新成果有效填补了采油技术空白,全面激发了作业区全员挖潜增效的行动力,300余名职工热情高涨,创新项目层出不穷,效益节节攀升。同时,在他的建议下,七区9个班组全部建立了创新创效台账,并细化为“微节约”“微建议”“微创新”三笔账,让每名职工都能打好自己的“小算盘”,推动产量效益大踏步前进。
培养技术尖子 处处桃李甘当“老师傅”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发展彰显新担当。唐小军深刻认识到培养接替力量的重要性,他在从事技术革新的同时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与采油作业区26名生产骨干签订了师徒合同,使越来越多的员工成长为技术尖子。有的员工在理论上有解不开的疙瘩,他就以诲人不倦的态度讲原理、解难题;有新上岗员工,业务不熟练,他就从基本功教起,手把手地传授技巧和心得,帮助其增长信心;有的员工在工作中遭遇技术瓶颈,他总会尽心尽力帮助出主意,想点子,找对策。
为了让铁人精神薪火相传,唐小军带头奋战在一线,带领技术骨干组成“修旧小组”,主动承担了作业区的变速箱堵漏和抽油机调平衡工作,一个月内最高完成抽油机堵漏62台次、调平衡46台次;隆冬时节,他带领3名青年员工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刨冰眼、打管桩,自行对苇塘内2处13根管线的17个行架进行了更换,对2口油井的回油管线进行合并,节约了施工成本;还先后解决了“抽油机驴头销子松旷易造驴头开焊”“冬季掺液筒掺油井不能正常掺液”“平台掺水干线冬季末端冻堵”等难题,大家被唐小军的“学铁人”精神深深感染,全区职工敬业奉献蔚然成风。
如今,唐小军带过的徒弟中有的当上了站长,有的走上了机关管理岗位或领导岗位。在他的感召下,自主创新、钻研探索的精神早已在作业区遍地开花,站站相传。(文:刘冰 区宣传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