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彩胜负14场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 >感动兴隆

吕清江:守护国旗十六载 岁月留声感党恩


  “一颗小白杨,守在国旗旁。不怕风寒雨,日夜站好岗。祖国在心中,培养我成长。护旗做奉献,感恩回报党。”
  8月11日上午9点,在兴隆新城社区的小彩钢板房内,吕清江声音洪亮地为大家朗读他有感而发的“护旗歌”。16年前,吕清江从父亲手里接过国旗以来,他一直坚持在小区内升挂国旗,他说“国旗是祖国的象征,胜利的保障,我要时时刻把国旗守护好”。
  吕清江是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的退休职工,今年69岁了。他的父亲吕守本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转业回乡后,吕守本找来竹竿和国旗,每逢重要节日,他都带领家人和街坊邻居一起升国旗,用这种最庄严的仪式迎接新生活。2005年,吕清江把父亲接过来一起居住,升国旗的任务从此就传到了他的手中。
  “我老父亲生前最热爱的就是国旗,他把用旧了的国旗都一面面珍藏起来,传给了我,他告诉我,一定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吕清江眼里含着泪花深情回忆。
  吕清江家从于楼搬到兴隆新城后,他向社区申请把门前小广场作为国旗广场,每周一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社区同意了,但是没有旗杆。没办法,吕清江独自跑到十多公里外的田家大集寻找。在田家大集,吕清江买到了一根8米长的竹竿,很合适,但由于长度超标,根本没法运回来。吕清江一狠心,就把竹竿扛到肩头,一步步走了回来。到了社区,大家看吕清江出去一天却扛了一根竹竿回来,都很好奇。吕清江对大家说,过两天你们就知道这是干啥用的了。当吕清江把竹竿在国旗广场竖起来通知大家参加升旗仪式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左右邻居被吕清江的精神深深感动,望着徐徐升起的国旗,大家禁不住鼓起掌来。
  如今,当年的竹竿已经换成了不锈钢旗杆,鲜红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高高飘扬。
  年近90的居民赵开泰,每次升旗他都准时参加。看完升国旗,老爷子还要到吕清江的彩钢板房里坐一会儿。“清江组织的升国旗太好了,听到国歌真是热血沸腾,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彩钢板房里摆放着十几面用旧了的国旗,墙上还挂着天安门广场的老照片。
  谈到升国旗的初衷与感受,吕清江说一个是传承父亲的遗志,一个是怀着对党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墙上的几句话就是他的心声:“祖国万岁,人民安康。时代精彩,超越梦想。留驻岁月,灿烂辉煌。豪情万丈,斗志昂扬。求实奉献,锐不可挡。执着坚强,扬帆远航。”
  红红的字体透露着坚定与执着,也展现着浓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每次升旗仪式都有近200人参加,经过的车辆有的也会主动停下来,大家一起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吕清江说,“很多远道的居民听说了,也都跑过来看升旗,高采的、沈采的都有,大家都爱听、爱看,有时候还落泪。”
  吕清江是个大家族,他兄弟六个,家族30多口人中有13名党员。每年家里都要举行家庭会议,大家坐到一起,互相品评激励,并对彼此的工作生活给出想法和建议。
  “我爱人是老党员,比我先进,当年答应跟我结婚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我得入党。”说起这段历史,吕清江满脸笑容,娓娓道来。
  “我参加工作后,单位规定学徒三年后才可以结婚。总算盼到三年期满,我就找到当时处的对象廉士香,当时人家是党员,而且还是妇女主任,她说‘问你个事,你现在是不是共产党员?’我说不是。‘我啥都不管你要,你什么时间入党,咱俩就什么时候结婚,我保证不带变心的。’”
  入党得有个过程,不是马上可以实现的,没有办法,吕清江只得找到当时在村里当公安的堂哥,请他帮忙打了一份保证,廉士香才同意结婚。
  除了坚持升国旗,吕清江还在楼道及家里建了“岁月留声坊”党建工作站。别看“岁月留声坊”面积不大,吕清江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屋里所有摆设,都是他精心设计的,都别有一番意义。书屋的西墙上设有“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前辈光荣传统 永远跟党走”标语,下面有入党誓词;东墙上有书架,架上摆放着国家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还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屋内的小炕上有规则地摆放着军被、军帽等革命老物件。
  平时吕清江担任“岁月留声坊”义务讲解员,无论党员还是群众只要去他家参观,他都会热心地讲解每件物品背后的故事。吕清江还经常召集楼前楼后的老党员共同学习党史、党的理论知识、时事政治,为党员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平台。
  吕清江最爱穿的就是一身绿色的旧军装,他常年奔走在社区的每个角落,经常召集左邻右舍的老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商讨社区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宝贵建议,解决邻里矛盾纠纷。
  “党员本身就应该是这样的,要勇于担当,为党尽责,用自己的忠诚和血性,铸就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为社区居民谋幸福。”这是吕清江对党和人民的承诺,更是他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文:田俊;摄:李方闻  区宣传事务服务中心)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 ——鹤城建设集团股份公司送电脑助圆学业梦...
下一篇: 常桂信:护送学生过马路 一干就是十五年